新课标正式实施:新学期中小学课堂有哪些重要变化?音乐艺术如何?详解来了bobty体育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2-09-03 12:16:24

  今秋开学,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正式实施,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也将全面推行。届时,中小学课堂将有重要变化,原有的政治课将实现九年一体化设计,劳动课成为一门单独学科,音乐艺术课为主线,同时,新入学的“小豆包”们将在游戏化、生活化的课堂中度过幼小衔接适应期。

  这个学期,教育部颁布的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将开始实施。相较于2011年版课标,修订后的课标有一个重要变化,那就是:整合了中小学政治课教材。也就是说,原来小学一二年级的《品德与生活》、三至六年级的《品德与社会》和之前初中的《道德与法治》,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九年一体化的设计。

  按照新课标要求,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需要社会、学校、家庭共同参与。就家庭而言,家长需要更加重视营造和谐家风,创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;更加关注社会的时事热点问题,积极挖掘生活中的育人资源;更加注重和孩子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与沟通,探讨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。从学校层面来讲,老师会告诉学生做事的底线,教学生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,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,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  新课标站在“立德树人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高度,提炼了小学低、中、高年级和初中四个不同学段要培养的核心素养,即政治认同、道德修养、法治观念、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。由于每个学段学生的年龄不同,核心素养的学段目标也不相同。比如,就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而言,对于一至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认识国旗、国徽、党旗,知道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。但对于七至九年级学生来说,则要初步了解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,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,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,并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等。

  目前,我们学校已组织老师进行了培训和教研。项目式学习开启后,我们将借助综合教学形式,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情景、一次次生动的活动中开拓视野、增长知识,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,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。这种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,有利于打破不同学段课程内容设置的壁垒,实现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衔接,最终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。同时,学生搜集信息、阅读文本、逻辑分析、归纳输出等跨学科学习能力也将得到锻炼与提升。

  俗话说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很多人都懂得劳动创造人、劳动创造财富、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,但在现实生活中,劳动教育存在“在学校中被弱化、在家庭中被软化、在社会中被淡化”的现象。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,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发展创新意识,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,这个学期,劳动课将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课程。

  劳动课不同于体育课,其主要意义不是锻炼身体,而是生存能力的训练、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会尊重劳动成果和劳动者,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。所以,劳动课是在学校组织开设的、有目的、有计划的劳动教育活动。

  按照新课标要求,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课会分成四个学段开展,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。其中,一至二年级为第一学段,学生要能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,居室、教室等卫生保洁、整理与收纳,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,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。三至四年级为第二学段,学生要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,主动分担家务,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,参加校园卫生保洁、绿化美化等劳动。五至六年级为第三学段,学生要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,制作简单的家常餐,进一步体验种植、养殖、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。七至九年级为第四学段,学生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、烹饪、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,适当体验金工、木工、电子、陶艺、布艺等项目的劳动过程,定期参加助残、敬老、扶弱等公益劳动,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。

  依据课程标准,丰台二中教育集团内的中小学校将在新学期统一开设劳动课。目前,我们已将劳动课细化为三类,即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。开学后,老师将定期组织学生做好教室清洁、班级大扫除以及校园公共卫生区的清扫工作,每天由哪位学生值日、负责哪个区域、劳动的标准是什么,学校都会清楚明示,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、热爱劳动。同时,我们会利用学校的专业教室,组织学生学习烹饪、栽培、手工等课程,并以社团为依托,增加综合实践、科技创新、创客制造等项目,让学生们在从事陶艺、风筝制作、3D打印等活动中,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,养成劳动习惯,培养劳动精神。

  在师资安排上,劳动课由专业教师授课为主,带动全体教师参与bobty体育。此外,我们还会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、社会实践结合起来,通过学校与家长联动,激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服务,参与学农、学工、学商等生产劳动,培养劳动能力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
 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,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。实际上,普通高中对于劳动课也有要求,即不少于6个必修学分。在课程评价方面,劳动课成绩不会以分数高低来简单评价,目前不会纳入中考和高考成绩。毕竟,劳动课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,更要关注劳动观念、劳动习惯和品质、劳动精神;既要关注劳动成果,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。所以,我们会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、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,最终汇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中。

  按照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》要求,今秋开学,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将全面推行,旨在减缓幼小衔接坡度,帮助孩子们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。

  一年级的“小豆包”刚刚踏进学校大门,肯定既期待又陌生。考虑到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在行为习惯、作息时间以及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不同,我们精心设计了教育教学方案,从课堂到生活帮助孩子们完成幼小衔接。

  首先,一年级入学开设行为训导课。我们倡导“先育德,再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注重养成教育。在新生开学前两天开设行为训导课,具体内容涉及:认识新环境,如自己的座位、个人书包柜、卫生间、水房以及食堂和操场等学校公共区域;学习日常行为要求,如排队、放水杯等要求;午餐午休常规教育,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用餐和安静午睡的良好习惯;课堂常规教育,包括坐姿、举手、站立姿势等良好课堂行为习惯。

  其次,一年级安排上、下午加餐,设置特色午休模式。学校会在上、下午两个时段,为学生提供小点心,供给营养,防止学生因饥饿造成听课注意力不集中。在幼儿园时期,孩子们中午有午睡。升入小学后,一下子取消午睡,很多学生会不适应,进而影响下午的在校状态。为此,我们学校为一年级所有班级单独设置了午休室,并提供午休垫,让“小豆包”们在中午时间平躺休息40分钟。孩子们中午休息得好,下午精神状态也会更加饱满。

  新课标实行后,学段衔接加强,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增加了游戏化、生活化的学习设计。我们学校结合“双减”政策和课程改革要求,会开展“20+20”特色课程,即在一堂课中,前20分钟由老师讲授教学知识,后20分钟让学生通过游戏、讨论、开展各种活动、小练习等进行学习巩固。这样的教学安排既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长,也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。此前,我们已将这种课程改革举措在低年级试点,效果明显。基于孩子好动的天性,我们还将寓教于乐,推出课中操。目前,各个学科已根据学科特点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了课中操。

  除国家课程外,我们还会积极开展利于开发学生动手能力、拓展学生思维能力、提高学生个人技能的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。其中,校本课程涉及人文与科学、数学与应用、体育与健康bobty体育、学科与生活、艺术与审美、语言与文化、阅读与写作、技术与创新共8个种类,共有60多门,例如:小小设计师、科学小实验、英语趣配音、衍纸画等。社团课程有22类,包括人工智能、爵士鼓、花式篮球、舞蹈、合唱、钢琴等。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、游戏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。

  按照新课标要求,我们在开足、开全国家课程的同时,从一年级起开设科学、信息技术、综合实践活动。学校建立了先进的科学实验室、综合实践空间、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多功能专业教室,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空间,并将根据其年龄特点开展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。

  bobty体育

  艺术课程以独特的视角体现着人类文明精华,传递和渗透着人性的真善美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落实和显现。2022版的艺术课程标准,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,做了系统性的革新,体现了艺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。新学期,各学校将围绕新课标开设艺术课程,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。

  2022版新课标,从以美术、音乐学科的为主线课程标准,突出主题单元式教学设计,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知识和信息以及审美感知,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,形成对艺术语言的综合理解。

  以汇文中学开设的中轴线文化课程为例。学生首先要通过校内的小组合作学习,在动手拼插的过程中,学习榫卯结构的力学原理和美学特征。之后,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天坛,了解古代祭祀文化与礼乐,体会古代建筑的神奇魅力和工匠们的聪明才智。第三阶段的学习,是老师们带领学生用一天时间沿中轴线徒步行走,对前门、、故宫、景山、鼓楼以及沿途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实地观察与了解。最后,学生们要完成艺术作品创作,可以是绘画、手工模型、摄影作品,也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、游记的配乐朗诵等等。过程中不同学科老师的加入、家长的支持与指导,让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、各尽其长地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学习收获。这样,学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将被激发出来,也能够强化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表现,让“美”落入每名学生眼中,“育”进到每名学生心里。

  新课标以艺术实践统领艺术课程的全部内容,强调核心素养的训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,凸显艺术课程的实践性。在坚持开展艺术节、合唱节、戏剧展演等常规艺术活动的同时,艺术课堂更为互动、开放,探究性和实践性更强。美术、戏剧、舞蹈、电声等艺术社团活动的质量标准与指导力度都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,尤其是艺术类校本课程供给将进一步丰富。

  目前,汇文中学已开设了多门艺术类校本课程,包括作曲探究实践、指挥艺术、朗诵、建筑艺术设计、当代装置艺术、戏剧表演、丙烯画、素描、写意花鸟画、写意山水画、书法、漫画等。学校努力用多门类的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,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有选择地主动参与,逐步提升情感、想象、思想的表达和创作能力,帮助学生实现“以生活艺术为基础,创造艺术生活”的发展目标。

  艺术教育有道德教育的内涵,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,在艺术学习中浸润学生心灵、引领学生的情感共鸣。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内容,讲好中国故事,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,使学生认识丰富的文化现象,获得基于学科的文化理解力,坚定文化自信。

  汇文中学一直着力营造精神追求、文化内涵、艺术价值统一的育人氛围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例如,在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,为加深学生对各个历史时期优秀作品的理解,教学中除了介绍艺术作品本身,会更加注重让学生主动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,包括社会政治、伦理观念、创作者性情与品格等,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和艺术流派形成的原因,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每一种艺术作品的美之所在,体会其传递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内涵。再比如,通过对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学习,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性,尊重艺术的多样性。这种文化情景下的学习,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各类艺术作品的能力,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。

  总之,新学期学校的艺术教育,将聚焦“审美感知、艺术表现、创意实践、文化理解”四个方面,让学生在艺术学习、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中,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。

 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:“我国的教育需求已经从‘有学上’转向‘上好学’。”结合此次艺术类课标的修订,不难看出,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方向,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。

  国民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。我国经济早已一骑绝尘,学科类尤其是奥数类的水平更是名列前茅,但我国的艺术素养却落后欧美、日本等国。因此,我们急需增强艺术素质教育。

  增强艺术素质教育,落实到日常课程来说,其实就是基本功+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。就以音乐科目为例,在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中,对音乐学业质量虽然列出了大量内容,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:识谱、视唱、赏析bobty体育、演奏、编创能力。

  《琴行经营报》10年行业研究沉淀,荣誉出品了《琴行经营百问百答》专业读物,近50万字,数百个经典琴行经营问题,全部有详细解答。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即可订阅。